研究生 陈蓓蓓
摘要:随着人们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概述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列举了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以洛南县农产品的发展为例,
,剖析现阶段洛南县农产品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从品牌建设角度提出下一步相应的发展建议。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县经济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 洛南县农特产 品牌建设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须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是民族生存的基础,国家繁荣富强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政府和国家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根据洛南县在农产品发展现状提出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县经济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念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具有强烈的季节性、明显的地域性、不利于长途运输,并且产量的波动性较大。其质量既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安全性要求,也包括涉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口感、色香味等品质指标的非安全性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合成留有和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
(二) 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根据来源不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农业种植过程因投入品不合理使用或非法使用造成的农药、硝酸盐、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有毒有害残留物是之产生危害。
2、农产品保鲜包装储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贮存过程中不合理或非法使用的保鲜剂、催熟剂和包装运输材料中有害化学物等产生的污染;
3、农产品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素、病毒等;
4、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如外来物种侵入、非法转基因品种等。
二、以洛南县为例农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洛南地处秦岭东段,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67.6万亩,素有“陕西小关中”之称。先后命名为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全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县”、“陕西省百万头生猪大县”、“全省生猪特色品牌县”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现代农业,采取农业强优等有力措施,倾力打造“生猪、烟、果、薯、桑”五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洛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做特五大特色产业,注重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地理标志、安全认证体系,促进产品商品化,同市场接轨,扩大特色产品市场信誉和占有率。为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农产品安全监管上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强化监管职责,严格监管措施,抓好农产品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但就现阶段现状来谈还须进一步提升,因为就本县自身发展来看的话已有很大改善,但与相邻县或者是其他省份县农产品现状相比较的话,我县目前在农产品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就以“洛果”品牌产业为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有效把握有利条件缺少产品凝聚力。“洛果”品牌产业,洛南先后被命名“中国名优特经济林---核桃之乡”、“中国核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中国十大名优核桃”。全县已建成核桃建园55.1万亩1100万株,2012年核桃产量12371吨,实现产值24462万元。已建成石门桥上、保安西坝等核桃园区、核桃带、核桃路产业,核桃深加工企业天玉油脂厂已建成生产。但到目前为止,核桃种植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渐减少,后期砍伐严重,没有有效利用我县的有利的种植资源。
(二)技术落后,缺少资金支撑。要扩大“洛果”产业种植面积、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应用、提升种植育护技术就须有一定的资金做支撑。就以核桃的去皮过程为例,目前我县还停留在最原始的过程——用核桃夹,不但耗时、耗人、更耗力,也不利于果子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和效率低下,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很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现出了核桃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现阶段核桃核仁、果(青)皮、种壳、枝条、花序、花粉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技术均取得新的进展,核桃的加工、储存、销售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应考虑如何采用更少的人工、损失最少的核桃,创造更大的效益、更多的财富。答案只有一个——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机械深加工。
(三)诚信经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升产品信誉
要打造“洛”牌产业从基础做起。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农产品也不例外。树立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根基还是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重复购买行为。我县虽然是核桃产业大县,但技术落后、产业分散、自主经营,在销售渠道上基本上采用的是农民→收购商→批发市场→供应商→大、中、小型超市,农贸市场→消费者。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供应链的观点认识不够,还是传统的市场模式,各自为政,信息闭塞,使得供应链上物流不畅、产品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加强管理意识的教育,提高一级供应商商市场意识尤其重要。
(四)包装不上档次,须提升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发展品牌农产品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倡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虽然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在近十年来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认为品名、商标、标识等品牌要素是外在形式,不懂得品牌是生产者和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和获得消费者广泛认知的通行证。
2.忽视农产品品牌内涵建设。在农业发展项目中没有很好地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没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忽视了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建设深化。
3.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单一,农产品品牌质量和信任度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营销和品牌传播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品牌农产品的建设与发展。应借鉴一些好的案例提高品牌传播,比如像陶华碧“老干妈”牌油制辣椒,她遵循的是“没文化但又技术”,她所采用的渠道是口头传播,通过免费赠送货车司机自家制作的辣椒酱和小吃等作为广告宣传渠道,通过最简易、最省钱的方式来提升自身价值。
(五)政府对农产品的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的还不够。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但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真正能解决地方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措施不多。因此,政府加强协调引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举世瞩目的热点。而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土特产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品牌才能让消费者辨别清楚,产生信任与依赖。不言而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